新闻联播“新中国的第一” 点赞第一个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系统—汉字激光照排系统

第一张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输出的报纸样张《汉字信息处理》,第一本汉字激光照排样书《伍豪之剑》……深耕多年,王选带领北大团队用智慧与汗水让汉字从计算机中“诞生”,拉开了我国第二次印刷革命的大幕。为记录新中国砥砺前行的奋斗历程,见证新时代开拓创新的精神力量,9月2日晚,央视《新闻联播》播放系列报道“新中国的第一”:“第一个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系统—汉字激光照排”,细数“748工程”对我国出版印刷行业乃至日后计算机行业的发展成就,高度赞誉北京大学王选、陈堃銶团队发明的“汉字信息处理与激光照排系统”所引领的跨时代影响。

[视频链接]【新中国的第一】第一个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系统_CCTV节目官网-CCTV-1_央视(cctv.com) 

(下为新闻联播报道原文)

如今,书籍报刊、电子书、新闻类应用软件等广泛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,这一切都源自于1979年我国自主研发的“汉字激光照相排版”系统。这项技术淘汰了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,使我国出版印刷行业得到彻底改造。

 四十多年前,我国的书刊、报纸、教科书等出版印刷行业,还主要靠铅制的活字印刷术。手工挑字、人工排版,效率很低。1974年8月,新中国设立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“748工程”,研发汉字信息处理系统。最难的一步,就是让印刷体的汉字进入计算机。

王选修改“匍”字压缩信息的手迹

1975年,当时还在北大当教员的王选用“参数表示规则笔画,轮廓表示不规则笔画”这种独一无二的方法,把几千兆的汉字字形信息,大大压缩后存进了只有几兆存储量的计算机,这是新中国在世界上,首次把精密汉字存入了计算机。

王选团队又采用当时国外尚无产品的激光照排技术,经过四年的连续攻关,成功从计算机里输出了汉字。后来,汉字激光照排系统,不仅风靡全国,颠覆性改造了新中国出版印刷行业,还出口到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。

王选、陈堃銶正在研究中

 

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教授、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夫人陈堃銶:“他们日本说为什么要买中国的?就是觉得是最好/我们中国人是很聪明的,真是,就只要我们能够踏踏实实的干,要走向世界,中国人有这个能力啊。”

如今,748工程已经过去了40多年,计算机不仅可以模仿手写笔迹造字,还可以写文章、作诗。2018年,手写体字库自动生成等技术等进入应用阶段,中文信息处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。

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所长郭宗明:“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时代,我们研究跨媒体的检索、生成等技术,让中文信息系统插上了人工智能的翅膀,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个性化、智能化。”

陈堃銶教授题词

如今,为了更好传承和广泛宣传王选精神,进一步提升计算机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的社会影响力,经学校批准,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更名为“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”。王选所师生深受鼓舞,表示继续发扬王选精神,秉承“科技顶天、市场立地”的思想,砥砺创新,奋斗不息,用自主创新的高科技成果,奏响庆祝新中国70周年赞歌。

CLOSE

上一篇 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