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述我的育人故事 | 郭宗明:用心培养学生

引言

为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典型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,引导广大教师牢记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初心使命,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党委教师工作部组织开展了“讲述我的育人故事”征文活动。活动得到了全校教师的积极响应,共收到来自39个单位的46名教师投稿。经专家组评审和学校党委审定,10名教师的优秀作品获奖。

我是1983年到北大数学系开始学习的,后来到计算机系读了硕士和博士,师从王选教授。近40年来,我一直在燕园学习和工作。多年来受恩师影响,加上自己的努力实践,在学生培养方面,有一点体会,在此与大家分享。

在我个人的成长过程中,兴趣一直是很重要的因素,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我从小就喜欢数学,高考的5个志愿报的都是数学系,最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我的第一志愿——国内最强的北大数学系。我在上大学之前,没有接触过计算机,但是,在大二选修了计算机的课程之后,就喜欢上了计算机。在大三分专业的时候,我选择了离计算机最近的信息专业。同样是因为喜欢计算机,选择了到计算机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,非常幸运地能师从王选教授,并且在博士毕业以后,能留在王老师身边工作。

我自己当导师24年来的时间里已经指导了30多个硕士毕业生和近20个博士毕业生。值得自豪的是,其中6个学生获得了北大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,我的第一个博士生刘家瑛现在也是北大的一位优秀青年教师,2018年获得了北大首届教学卓越奖(最年轻获奖者),2020年获得了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称号。

总结我带学生的经验和教训,主要有两点:一是注重思想品德,自己用真心对待学生;二是挖掘和培养学生兴趣,根据学生特点育人。下面讲几个例子。

我有一个硕士研究生,在毕业答辩前两天,突然收到他母亲病危的通知,他立刻赶回湖南老家。等他从老家回来,为了安慰他的丧母之痛,我专门请他到我家里吃饭,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。我和夫人为他精心准备了丰盛的饭菜。学生也表示非常感激,这顿饭,他一直记着。不过,听说后来他和同学说,“郭老师家的饭菜很好,就是不辣”。我是江苏人,基本上不吃辣椒,这次是深切体会到了 “湖南人怕不辣”!回想起我当年备考博士的那个寒假在北京过年,王老师和夫人陈老师请我到家里吃饭,老师做的饭菜特别符合我的口味。王老师有一个小本子,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每个学生的家乡、本科学校和个人特点等等,所以他对学生非常了解。这件事提醒我,以后要更加注意学生的特点,因材施教,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。

有一些研究生中途转到我的门下,对于这些“插班生”,我首先和他们深入交流,了解他们的特点和诉求,帮助他们融入新的团队,然后协助分析和确定研究方向。其中有两个学生,分别在博士二年级和博士三年级的时候,转到我的实验室,后来不仅顺利毕业了,而且都获得了当年的北大优秀博士论文荣誉。

我的学生杨帅,从小学习绘画,本科期间在学校就是小有名气的“画家”,北大信息学院的几次院衫都是他设计的。他到我这里读博士,在选题的时候,我考虑到他的绘画特长,结合我的文字和图像处理特长,协助他选择了“文字风格化”这一题目。他研究起来,非常有动力,把绘画训练的功底和本实验室在文字处理、图像处理方面的科研积累进行了充分融合和创新。最终他的博士论文获得了北大优秀博士论文,也获得了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的优秀博士论文。

当老师是最幸福的职业。我当年跟随王选老师读书的时候,得到了王老师的悉心指导,师恩一直铭记在心。我当导师后,继续用热心教导我的学生。让我们用爱心,传递教书育人的真谛!

教师个人简介

郭宗明,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教授、学术委员会主任兼副所长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,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,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中心主任,教育部中国文字字体设计与研究中心主任。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媒体技术。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(第一完成人)、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(第二完成人)、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(第一完成人)、北京市优秀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,六次获得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称号,一次获得中国图象图形学会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称号。累计发表论文200多篇,获得专利授权100多项。

信息来源:北大教工部 北京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 2023-10-25  

原文链接

CLOSE

上一篇 下一篇